【摘要】為了解決傳統Femto用戶側HNB設備制式單一、容量低的問題,介紹了一款新型分布式Femto用戶側多模HNB設備,通過對該設備的系統組成、網絡架構、優勢對比和實際運用場景等方面進行分析,該設備采用扁平化和分布式架構,能夠有效解決運營商共建共享的問題,并降低施工成本和難度。
【關鍵詞】Femto 多模 HNB 扁平化 分布式 共建共享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7.22.004 中圖分類號:TN8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010(2017)22-0014-04
引用格式:王傳江,余剛,徐紅波. 一種分布式Femto用戶側多模HNB設備及其應用[J]. 移動通信, 2017,41(22): 14-17.
1 引言
Femto(家庭基站)是解決室內覆蓋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實現了傳統固定網絡與移動網絡的有效融合。Femto技術的優勢在于不僅能夠利用固網資源吸收數據業務,減輕宏站的業務流量壓力,而且還能夠彌補宏站網絡覆蓋的不足,提高用戶的業務體驗。Femto產品具有發射功率低、體積小巧、施工便捷等特點,近年來得到了運營商的廣泛運用。
隨著4G網絡的快速發展以及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數據需求呈幾何倍數發展,尤其是室內數據業務需求增長迅速,所以運營商對室內覆蓋十分重視。當前較多室內環境中各運營商的2G/3G和4G業務共存,移動網絡的室內分布系統逐漸向多技術、多系統融合的方向演進。如果三家運營商各自獨立建設,則重復建設和施工、物業協調難、成本高等問題將會更加突出。此外,由于傳統Femto用戶側HNB設備支持的制式單一,僅能支持2G/3G或4G中的一種頻段制式,帶寬小、系統容量低,已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市場亟需一種多模設備來解決上述問題。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種分布式Femto用戶側多模HNB設備,可以很好地滿足運營商的需求。
2 用戶側設備HNB在網絡中的位置
以3G移動網絡為例,Femto接入網絡主要由HNB、家庭網關(HNB GW)、安全網關(SeGW)和家庭基站網管系統(HMS)構成。
HNB為無線接入設備,HNB與UE采用標準的Uu接口進行通信,從UE側來看,HNB接入網設備是類似移動通信系統中的Node B。HNB主要實現無線承載、尋呼,進行無線資源管理、移動性管理,實現相關物料層功能并與網關之間進行相關鑒權、位置限制等,并且其還提供HNB GW的Iuh接口。
HNB GW是為HNB系統新增的網關設備,主要實現將眾多HNB的業務進行匯聚,進行相關接入控制后通過標準的Iu_CS和Iu_PS接口傳回到核心網。HNB GW主要功能有:移動性管理、編碼轉換、用戶終端準入控制、Femtocell注冊功能和安全網關接入認證等。
LTE Femto中用戶側設備HeNB在網絡中的位置和作用同HNB,只是HeNB-GW網關在LTE Femto中是可選設備,HeNB可直接接入核心網,本文在此不再贅述。
3 運營商對室內覆蓋方案的要求
隨著4G的快速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運營商對室內覆蓋的建設要求越來越高。針對目前室內覆蓋的現狀,運營商十分關注以下需求:
一是2G/3G/4G多網融合共建共享,尤其是新建場所希望一套系統產品能夠解決多制式的覆蓋,避免重復施工,進而減少投資;
二是設備體積小、安裝簡單,解決施工難、入戶難的問題;
三是終端能遠程取電,解決選址困難、取電難的問題。
目前室內覆蓋解決方案主要如下:
(1)基于分布式基站的BBU+RRU+天饋系統:該方案采用“信源+合路”方式,在建網之初天饋要考慮幾大運營商的共建共享問題,POI(Point Of Interface,多系統合路平臺)合路要預留通道;
(2)基于分布式基站BBU+RRU+分布式系統產品:由于分布式產品體積小巧、安裝方便,特別適用于人員密集場所如高檔酒店、寫字樓等,近年來運用十分廣泛;
(3)基于Femto技術的HNB-AP:該方案利用HNB-AP終端對移動信號進行放大、覆蓋,隨著4G的快速發展,傳統HNB-AP設備制式單一,不能滿足共建共享的要求,其體積較大且不支持遠程取電。
4 一種多模分布式HNB室內覆蓋設備
4.1 HNB設備的組成
一種多模分布式用戶側HNB設備分為AU(Accent Unit,接入單元)、EU(Extended Unit,擴展單元)和RU(Remote Unit,遠端單元)三部分,其中AU與EU之間通過光纖連接傳輸,EU與RU之間通過網線連接傳輸。HNB的功能由三部分完成,各部分功能具體如下:
(1)接入單元(AU)
按照網絡中接入制式的不同,接入單元(AU)又可以分為2G接入單元、3G接入單元和4G接入單元,AU通過光纖與擴展單元(EU)連接,兩者之間通過標準的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通用公共無線電接口)協議進行通信。AU通過光纖或網線與HNB-SeGW網關、HMS網管連接,實現業務與監控信號的交互。2G/3G與4G接入單元工作原理雖有差異,但其完成的主要功能是一致的。其主要完成物理層接入、無線資源管理和移動性管理三大方面的功能,具體如下:
◆物理層接入:主要進行UE接入與鑒權、信道編碼、調制、無線鏈路控制和系統的同步;
◆無線資源管理:主要實現無線鏈路測量、功率控制、信道分配和管理;
◆移動性管理:主要實現小區切換和重選。
(2)擴展單元(EU)
擴展單元(EU)實現與接入單元和遠端單元的信息交互功能,與RU通過五類或六類網線連接并實現遠端的POE(Power Over Ethernet,有源以太網)供電功能。EU支持EU級聯,并可實現同時與2G/3G或4G接入單元MU(Main Unit,主單元)的連接組網。
(3)遠端單元(RU)
遠端單元(RU)實現與UE通過標準的Uu接口進行信號的交互,具體為:將擴展單元下發的數字信號轉成射頻信號,實現2G、3G、LTE等制式的無線覆蓋(視網絡需求,2G/3G或4G射頻部分可靈活選配);同時將接收的上行射頻信號轉成數字信號傳至擴展單元,實現特定小區工作信號的接入和覆蓋。
4.2 組網及應用
采用扁平化和分布式架構的多模HNB設備組網靈活,可采用星型、鏈型及混合型組網,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選取不同的制式頻段設備,即可解決多制式共建共享的組網需求。
下面以實際應用較多的2G和4G室內覆蓋需求為例,需要選用的設備為2G/4G遠端單元、EU擴展單元、2G接入單元和4G接入單元。
4.3 多模分布式HNB設備優勢分析
多模分布式HNB設備的優勢具體如下:
(1)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選取不同的制式頻段設備,可實現多系統融合共建共享的需求,并且不同的產品可實現共平臺,極大地減少了設備投資;
(2)充分利用駐地網網線和光纖資源,物業協調難度降低,一次布放、施工安裝方便快捷,可節省建設周期;
(3)遠端可實現POE遠程供電或本地取電,解決了選址困難、取電難的問題;
(4)設備支持2G/3G/4G多制式多業務,利用雙網線傳輸4G可實現LTE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輸入多輸出),滿足了高帶寬、高速率的覆蓋要求;
(5)設備組網靈活,可采用分布式建設模式,將擴展單元、遠端單元設備分布到平層,解決了傳統設備集中放置機房空間不足的問題。
4.4 多模分布式HNB設備應用場景
多模分布式HNB設備主要解決覆蓋問題和容量問題,其主要適用于以下場景:
(1)需要用低成本達到快速建網解決室內覆蓋的小型私有場景,如酒店、商務休閑場所等;
(2)小型公共場景,如營業廳、事業單位辦公網點、連鎖超市等;
(3)需要整體覆蓋、解決室內外大容量需求的場景,如中小企業、校園等;
(4)物業要求高、站址協調難、布線困難的場景,如大型寫字樓、政府機關等;
(5)需要對數據流量話務量較高區域分擔分流壓力的場景;
(6)對覆蓋不足的區域進行補盲。
5 結束語
本文從系統組成、網絡架構、優勢對比和實際運用等方面介紹了一款多模分布式HNB設備,該設備采用扁平化、分布式架構,具有體積小、安裝開通方便、成本低的特點,可以很好地解決運營商關注的多模共建共享、取電難的問題,是運營商利用Femto技術解決室內覆蓋的有效手段。多制式、多頻段、高容量將是室內覆蓋產品后續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 張振,方瑋,秦光宇,等. Femto技術分析及其在UMTS網絡中的應用[J]. 廣東通信技術, 2015,35(3): 54-58.
[2] 中國移動山東分公司. 2016 Femto設備采購技術規范書[S]. 2016.
[3] 楊俊. Macrocell/Femtocell分層網絡中的資源分配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學, 2011.
[4] Zhang J, Roche G D L. Femtocells: Technologies and Deployment[M]. New Jersey: Wiley Publishing, 2010.
[5] Claussen H, Ho L T W, Samuel L G. An overview of the femtocell concept[J]. Bell Labs Technical Journal, 2008,13(1): 221-245.
[6] 任偉,繆洪兵. TD-SCDMA Femtocell關鍵技術介紹及未來發展趨勢簡析[J]. 通信與廣播電視, 2012(2): 1-7.
[7] 李露. 探討Femtocell網絡架構[J]. 科協論壇, 2010(7): 44-45.
[8] 高波. 家庭基站的商用部署問題及解決方案[J]. 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 2010,23(12): 10-12.
[9] 張帆. LTE系統中家庭基站技術的研究[D]. 北京: 北京郵電大學, 2011.
[10] 閔仕君,彭木根,王文博. LTE家庭基站研究[J]. 數據通信, 2011(2): 26-29.★
作者簡介
王傳江:工程師,學士畢業于中北大學,現任職于武漢虹信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主要從事無線通信類相關產品的開發、系統設計工作。
余剛:工程師,碩士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現任職于武漢虹信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主要從事無線通信協議、設備、組網相關研究工作。
徐紅波:工程師,學士畢業于武漢工程大學,現任職于武漢虹信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研發部,主要從事RRU接收機射頻系統的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