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年,憑借與運營商的緊密合作,華為從一家基礎設備制造商,成為了世界最大移動終端廠家。今年,華為繼續將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提升至去年的3倍,由2000萬臺提升到6000萬臺。如此龐大的數字背后,以運營商為主要渠道,已經無法滿足這頭“狼”的胃口。2月底,2012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MWC),華為終端董事長余承東就透露過今年內要建立自有商城。余承東話音剛落,3月18日,華為商城就橫空出世。那么,華為直營電商將面臨什么樣的挑戰?
華為商城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出現,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只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實際上,M WC上,余承東曾坦承,華為手機有一塊心病,那就是公開渠道。因為,當下華為手機的銷量,主要還是依靠運營商定制。
運營商渠道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鋪貨速度太慢,一款手機從談判、合作到公開發售,需要消耗大量時間,盡管產品已經實現量產,但是積壓在庫房里無法出貨,這使得華為一些性價比極高的新品錯失了最佳的市場銷售時機。而且智能機現在已經進入拼硬件的時代,隔一兩個月就會有更快更新的手機問世,鋪貨慢,意味著還沒有上市就落伍了。因此余承東表示,“從運營商定制市場到公開市場,華為還在路上。我們必須做出一些改變。”
余口中的“改變”指的就是擴充電子商務。據知情人士透露,華為商城運營支持可能是由深圳一家電商服務商提供,結算系統則由華為自建自營,目前物流是順豐速運。對于京東、淘寶等電商開放平臺,華為也將自行入住,或委托合作伙伴運營旗艦店。余承東表示,電商運營商、線下渠道將一起成為未來華為手機的三大銷售方式。
其實,華為選擇電商作為其主要的銷售模式并非偶然。因為小米手機只以電商作為銷售渠道取得了巨大的佳績,這讓華為觸動挺大。余承東曾在微博上,公開夸獎小米手機在網絡訂購火爆。
另一方面,華為計劃在今年將智能手機銷量從去年的2000萬臺提高至5000萬至6000萬臺。“這數字僅僅靠運營商是無法滿足的。”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稱。據了解,華為的6000萬臺目標中,約有35%是海外市場的,約60%也就是3500萬臺是國內市場的,而各大運營商3G用戶增長的目標可能只有1億多,華為的壓力可想而知,所以必須要開發新的渠道。
有業內人士認為,小米手機的銷售模式對華為而言,僅有參考價值,畢竟兩者市場策略完全不一樣,因為華為是面向大眾化的產品,而小米只針對“發燒友”,小米用戶對網絡渠道接受程度極高。另外,從各大電商公布的銷售額來看,手機數碼產品的量與傳統渠道相比,仍是車水杯薪。
實際上,華為商城更像是華為眾多渠道的一個新嘗試,余承東曾指出,希望今年能把運營商渠道和公開渠道控制在一個“相對平衡”的比例,但華為將仍然依靠運營商,“事實上,蘋果也靠運營商。”
記者觀察
華為商城價格不占優勢
南都記者登錄華為商城發現,該商城目前還似乎相當不完善。機型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款,而且華為自有電商的貨源優勢更沒有體現出來。比如,華為一款頗受市場歡迎的U 8800+一直處于缺貨狀態,華為引以為豪的“榮耀”U8860型號的手機,三個顏色有一個顯示為缺貨狀態。到截稿為止,整個商城手機也只有9款。
價格方面,華為商城也基本不占任何優勢。除了“榮耀”以外,其他幾款的價格均比京東、亞馬遜等電商渠道價格要高。比如,主打性價比市場的“Sonic”U 8660型號手機,京東售價899元,而華為商城則標出了1399元,與線下賣場價格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