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要素主體特征、權屬流轉模式、資源稀缺程度、管理規范標準、要素交叉關聯、價值溢出效應等維度,綜合分析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五大生產要素,從各個維度探討數據要素與其他要素的異同點。
從要素主體特征來看,數據要素因其易獲取、易傳播的特點,主體比較繁雜,如數據產生者、數據存儲者、數據處理者、數據應用者等。土地、勞動力主體較為單一,如城市市區的土地屬于全民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外,屬于集體所有。資本、技術主體較為多樣,如技術主體可以是科研機構、企業以及個人等。
從權屬流轉模式來看,數據要素因其強動態性的特點,權屬流轉較為復雜,如對于企業數據來說,數據是由企業行為(包括采集、加工、整理等服務增值行為)產生的,不過企業對于其收集、加工、整理的數據享有何種財產權益,企業在個人數據基礎上開發的數據衍生產品及數據平臺等財產權益受何種法律保護,這些權屬問題都需要法律進一步界定。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均有確切的法律依據,權屬界定相對明晰,如土地生產要素涉及土地所有權及由其派生出來的土地占有、使用和收益權。
從資源稀缺程度來看,數據要素因其易收集、易復制的特點,資源非常富足,如互聯網用戶個體每天產生1.5GB的數據,一輛聯網的自動駕駛汽車每運行8小時將產生4TB的數據,Facebook每天產生4PB的數據,全球每天有50億次搜索。當然高價值的數據資源還是稀缺的,這也體現出了巨頭平臺公司的優勢。土地、勞動力資源稀缺,這也是各地政府發展產業過程中最先需要解決的兩大關鍵要素。資本、技術資源相對稀缺。
從要素交叉關聯來看,數據要素因其強外部性的特點,與勞動力、資本、技術均緊密交叉關聯,如數據要素可深度融入勞動力、資本、技術等每個單一要素,如人才大數據、金融科技大數據、知識產權大數據等,切實提高單一要素的生產效率,在此過程中數據要素將變得更為豐富、全面。土地要素相對獨立,勞動力、資本、技術均呈現一定程度的交叉關聯性。
從價值溢出效應來看,數據要素因其全局性的特點,可兼顧各方要素實現資源統籌優化,繼而實現價值倍增,如數據要素可提高勞動力、資本、技術、土地這些傳統要素之間的資源配置效率,以最優資源配置組合服務于整體生產,同時降低不必要資源的投入成本,創造更高的價值。一般來說,土地、勞動力價值溢出不甚明顯,不過高附加值地塊以及高水平人才團隊價值溢出還是比較可觀的。資本、技術價值溢出比較明顯,資金流入與核心技術引入將帶來不菲的價值溢出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