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發電廠(淮南市232009) 孫偉春 吳德修
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合肥市230002) 陳蓓
田家庵發電廠300MW機組是我國“八五”期間全 國最大的技術改造工程,其機、電、爐三大主機設備采用上海三大動力廠生產的引進型機組 ,熱控系統采用上海自動儀表股份公司引進美國利諾公司MAX-1000型分散控制系統。
近幾年來,由于電網峰谷差逐漸增大,發電廠的機組調峰任務也越來越重,電網實現自動發電控制(AGC)可以較好的維持發電、供電、用電三者之間的平衡。為滿足電網負荷快速響應 需要及頻率質量要求,確保電網安全、經濟穩定運行,田家庵發電廠300MW機組在1997年7月剛移交生產后,就重點安排了AGC調試任務。經過不到二個月的努力,有效地解決了AGC的通 訊接口、系統設備、安全技術、投停方式等一系列難題,終于使300MW機組成功地進行入AGC 閉環運行的行列,并在當年實現了連續安全運行125天,為安徽電網的調峰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300MW機組投入AGC控制方式運行,電網調度中心對機組的要求及考核很嚴;AGC控制方式下機組負荷調節范圍在180-300MW,不得隨意切除;機組升降負荷變化率在3-5MW/min;機組負 荷曲線合格率為100%。為了確保300MW機組AGC控制系統能安全正常運行,廠內緊緊圍繞以AG C為中心,抓住運行、維護二條主線,展開了規范操作、精心維護、強化管理的技術質量保 證體系。
機組投入AGC控制方式的前提是其運行工況必須建立在協調控制運行方式基礎上。而AGC控制的投停操作及事故處理,對運行崗位人員而言,涉及控制調整技術的掌握具有一定難度,許 多名詞、作用、功能都是全新的概念,要有重新認識、再掌握、再提高的過程。為了運行崗位人員能盡快地全面了解和熟悉掌握CCS及AGC的控制、操作、調整技能,30萬運行分場技術 人員反復專研協調系統的邏輯原理及與FSSS、DEH、SCS之間的內在關系,及時起草編寫了《 300MW機組協調控制系統運行規程》。并組織運行人員學習討論、現場模擬操作考試以及事 故演習等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使運行崗位人員對CCS及AGC控制系統有了較深入的了解,實際操作調整得心應手,當事故發生時也能進行正確判斷和果斷處理。如300MW機組剛開始投 入AGC控制方式時曾先后發生10多次“迫升”“迫降”,都被運行崗位人員及時發現,正確處理。引起“迫升”“迫降”原因主要集中在燃料、給水方面,經過認真查找分析,利用機 組大、小修機會,對DCS控制系統增容改造并對調節系統參數進行合理修整,使這一影響機組負荷及主要參數發生大幅度變化的隱患也得以消除。為我廠300MW機組實現自動化調度與過程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為確保機組主、輔設備的可控性以及AGC控制方式的正常投運,我們認真總結AGC在調試期間 機組不同負荷工況點參數變化數據,進行技術綜合分析。考慮到機組協調控制的快速響應以及協調控制能力受到鍋爐不投助燃油的最低安全負荷限制,設定了AGC控制方式處各主要控 制參數:機組負荷高限設定為310MW; 負荷低限設定為180MW;負荷變化速率限制在3MW/min ;機前壓力變化速率在0.2MPa/min等。當AGC應電網調峰需要發出大幅度升、降機組負荷指 令時,如由于設備原因,協調控制(CCS)子控制系統在短時間內無法快速跟蹤調節,使機組參數保持在規程規定范圍內時,為了確保機組安全,運行人員立即手操干預,及時修改負荷 變化速率,必要時可選擇保持,待機組運行工況、參數變化相對穩定后,再繼續進行或恢復原設定的負荷限制速率,有效地彌補了控制系統的不足,從根本上避免因參數控制調整不當 ,或超限而導致機組事故發生。
田家庵發電廠300MW機組AGC控制方式運行近兩年,從運行操作調整及使用情況看,AGC運行 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可控性及安全性,能擔當和適應電網調峰任務,而機組運行主要參數變化均符合規程要求范圍。在這基礎上,還要強化管理力度,維護好機組主、輔設備及協調控 制系統,盡早地將快速減負荷(RB)功能投入運行;進一步摸索、掌握AGC最佳參數控制方式;在協調控制系統正常運行情況下,盡可能提高機組負荷變化速率限制,滿足電網快速調峰 需求;使AGC控制運行可靠性達到100%,使我廠在“網廠分開,竟價上網”的新形勢下具備更強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