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樂忠 (東莞電力工業局調度所,廣東東莞523000)
摘 要:東莞電力工業局數字微波傳輸網,主要為廣東省電力中心調度所、東莞電力工業局本部和所屬220 kV變電站的話音和遠動數據的實時信息傳輸提供通信通道,并為電力載波通信提供匯集通道。由于各種原因,在運行過程中不能很好地滿足東莞電力局通信中心發展的要求。為此,從提高微波電路運行可靠率和話路資源利用率兩方面著手,在不需要很大投入的情況下,對該傳輸網進行改造。通過調研選型,決定采用NEC的8 GHzDMR-2500微波機及配套的N6000 PCM。傳輸網改造后,能夠比較迅速準確地對故障進行定位判斷,縮短故障處理時間,提高通信網運行率,PCM音頻話路資源得到了合理分配和使用,暢通無阻地溝通了東莞電力局和所屬57座110 kV變電站的聯系。
關鍵詞:數字微波傳輸網;設備改造;PCM基群
1 現狀
東莞電力工業局數字微波傳輸網,由多個設備型號不盡相同的微波段構成。各相鄰和不相鄰的微波段之間,通過2 Mb/s接口和PCM基群的上、下話路通道方式發生連接,為廣東省電力中心調度所、東莞電力局本部和所屬220 kV變電站之間的話音和遠動數據實時信息的傳輸提供通信通道,各微波站點主要分布在東莞地區范圍內,如圖1(各變電站名采用簡稱)所示。
由圖1可知,東莞電力局數字微波傳輸網實際上是廣東省電力系統數字微波傳輸網的一部分,因此,其結構方式上體現了以廣州地區廣東省電力中心調度所為中心的廣東省網結構特點,由于當時通信條件的限制,在設計建網初期沒有考慮到建立東莞電力局通信中心的需求,因此,東莞電力局本部只是處于東莞局—板橋變電站的支線微波段上,與廣東省網以及其他微波站的聯系極不方便。另外,各微波段的設備型號不盡相同,PCM基群對基本上與微波段的結構相對應,這樣,非緊鄰微波站之間的連接必須采取在中間微波站進行多次上、下話路中轉的方式。這種2 Mb/s接口路由及PCM配置方式主要存在三方面的不足:
a)不利于東莞電力局通信中心微波傳輸網進行集中管理及信息傳輸;
b)用于轉接的PCM話路較多,浪費有限的PCM話路資源;
c)故障定位判斷方法繁瑣,延長故障修復時間。
東莞局—板橋變電站微波段采用的設備是價格比較便宜容量較小的數字小微波系統EB/NERA13 GHz,該設備的特點是射頻收發信機與天線采取一體化結構,懸掛于露天鐵塔高處,傳輸容量小,僅有4個2 Mb/s接口。其射頻收發信機是在有源狀態下進行工作的,遇雷雨天氣,極易遭雷擊損壞而造成通信故障。有鑒于此,在不改變微波路徑的前提下,為保證微波傳輸網的安全可靠運行,我們必須考慮更換東莞局—板橋變電站之間的EB/NERA13 GHz微波設備。
數字微波傳輸網的改造主要從兩方面入手:
a)更換東莞局—板橋變電站段的EB/NERA13 GHz小微波設備;
b)圍繞東莞局這個地區通信中心,對2 Mb/s接口路由及PCM配置方式進行調整。
2 設備選型和實施情況
2.1 設備選型
選擇與廣東省電力微波干線傳輸網相同的8GHz較大容量的微波系統,采取射頻收發信機與天線分離的結構方式。
1997年初,通過調研選型,我們認為有兩種產品是符合要求的:一是HARRIS微波機,配置新橋3630 PCM;另一種是NEC微波機及其配套的N6000 PCM。HARRIS微波系統我們比較熟悉,并有了多年的運行維護經驗,但運行維護記錄表明:新橋3630 PCM有軟件死機現象,維護操作比較繁瑣,在雷雨天氣易遭雷擊損壞;當HARRIS微波機運行時間較長時,其射頻發信機功放輸出功率會降低,影響設備正常工作。樟木頭—常平變電站、樟木頭—塘廈變電站采用的NEC微波設備經大半年的運行,各方面性能都比較穩定;而且N6000 PCM話路轉接方式比較簡單,易于維護操作。通過到廠家實地考察,結合價格因素,我們決定采用NEC的8 GHz DMR-2500微波機及配套的N6000 PCM。
2.2 配置和實施情況
根據用戶話路容量和2 Mb/s接口路由調整及日后發展的需要,我們在東莞局—板橋變電站微波段之間配置1對34 Mb/s跳群,每端有16個2 Mb/s接口,開通3對PCM,每端有90條話路通道。音頻配線架部分,原來采用的焊接式端子接線箱,容量小,連接界面不清楚,操作極不方便;現改用便于操作測試的1 200回線容量卡接式端子箱。1997年9月我們開始實施改造,經過一個多月的試運行,我們完成了東莞局—板橋變電站微波段的設備更換工作。
在安裝調試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如下問題:
a)充氣機工作時發生漏氣現象,經檢查發現為天線與饋線接頭處的接口缺少密封膠墊圈所致,重新安裝密封膠墊圈后正常;
b)N6000 PCM到配線架之間多個話路不通,經檢查發現,N6000 PCM側的電纜連接頭接線針細長密集,引起短路所致,將短路的接線針恢復原狀后正常;
c)用戶電話調試過程中,出現本方呼叫正常,對方話機不振鈴現象,檢查發現是對方N6000PCM鈴流盤電源未開啟所致。
3 2 Mb/s接口路由調整
3.1 方案的確定
原來的2 Mb/s接口路由,是以廣州地區廣東省電力中心調度所為中心設計建立的,隨著東莞局地調中心的作用日益突出,原來的2 Mb/s接口路由很難適應東莞電力工業局通信中心的發展需要。因此,在保證廣東省網2 Mb/s接口路由不受影響的前提下,有必要對2 Mb/s接口路由路徑進行調整。我們考慮把東莞電力工業局與所屬220 kV變電站直接配置為1對PCM基群,這樣,東莞電力工業局通信中心就名副其實地成為PCM基群匯集中心。如此,提高PCM話路通道使用率,避免較多的PCM話路中轉,減少話路通道故障發生的機會,便于東莞電力工業局通信中心傳輸網絡的集中管理。為此,我們作出表1(各變電站名采用簡稱)的調整方案。
3.2 方案實施
根據表1確定的2 Mb/s接口路由調整方案,于1997年底順利地完成了具體實施工作。萬江變電站、板橋變電站、大朗變電站、常平變電站和塘廈變電站都分別與東莞電力局構成了直達2 Mb/s及PCM基群,實現了以東莞電力局為通信中心的PCM音頻話路傳輸資源匯集和分配。
4 傳輸網改造的效果
4.1 故障監測定位判斷
東莞電力局中心站的NEC N6000 PCM雖然與板橋變電站、大朗變電站、常平變電站、塘廈變電站構成了直接的PCM基群對,但除板橋變電站外,這些直接的PCM基群都經過了中間微波站不同設備的2Mb/s轉接,因而無法傳遞和響應對方的監控信息。唯有利用東莞電力局N6000 PCM的自身監測系統,結合圖1所示的微波路徑簡圖,對傳輸網的故障判斷進行有效的定位分析。比如,東莞局—常平變電站的N6000 PCM出現故障告警,而其他PCM正常,根據圖1的微波路徑走向,大致可以判定樟木頭—常平變電站段的微波收發信機或常平變N6000 PCM有故障。若東莞電力局所有N6000 PCM都正常工作,僅是常平變電站某個用戶不正常,那么可以判定是常平變電站PCM話路板或用戶配線部分出現故障。而在2 Mb/s接口路由調整前,這種故障定位判斷基本上無從著手,只能通過逐段檢查的方法來尋找和處理故障。由此可見,在沒有完善的通信網監控管理的情況下,我們通過NEC N6000 PCM的自身監測系統進行分析、推斷,能夠比較迅速準確地對故障進行定位判斷,從而大大地縮短故障處理時間,提高通信網運行率。
4.2 為“四遙”信息傳輸提供可靠的“第二通道”
東莞電力工業局電力線載波傳輸網的通道,由110 kV變電站向220 kV變電站匯集,然后再通過220 kV變電站的數字微波傳輸網向東莞電力局匯集。數字微波傳輸網改造前,由于通信通道運行可靠性欠佳,有效話路通道資源不足,極大地限制了載波傳輸網應有的作用。經過數字微波傳輸網改造后1 a多的運行證明,其運行率有了顯著提高,PCM音頻話路資源得到了合理分配和使用,載波傳輸網暢通無阻地溝通了東莞電力局和所屬57座110 kV變電站的聯系。結果是正在使用的一點多址數字小微波系統為電力自動化信息傳輸提供“第一通道”,而由數字微波傳輸網和電力線載波傳輸網構成的通信網則成為可靠性更高的“第二通道”。
5 結束語
我們在盡可能節省投資的前提下,對東莞電力工業局數字微波傳輸網進行改造,充分挖掘數字微波傳輸網的潛力,利用2 Mb/s接口及PCM配置的靈活性,將分散的PCM話路資源匯集起來,做到集中管理,統一分配,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使現有數字微波傳輸網能夠更好地適應地區級通信中心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