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石油勘探局通信公司 郝桂芝
遼河油田位于遼河下游,渤海灣畔,是一家國有超大型聯合企業,主要從事石油與天然氣的勘探與開發,其開發重油和高凝點油品的技術在國際上居領先地位,是僅次于大慶油田和勝利油田的第三大油田。油田總部座落在盤錦市,油田地跨遼、蒙13市(地),34個縣(旗),勘探總面積11.41萬平方公里,主要開發區在盤錦、沈陽、錦州、鞍山、遼陽一帶。遼河油田從 1970年投入開發建設到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繁榮、文明、溫馨、美麗的集油田、稻田、葦田于一體的現代石油城,被譽為鶴鄉、蟹鄉和魚米之鄉。
一、遼河油田通信專網的發展歷程
遼河油田通信專網是伴隨著遼河油田的勘探開發發展起來的。
遼河油田通信網從1970年油田開發開始建設,最初的通信聯絡是靠幾個人搭成電話班的搖把子—-磁石電話來完成的,隨著油田建設的發展規模不斷壯大,通信的發展速度也隨之加快,在這期間,油田通信經歷了共電式交換機、縱橫制交換機、程控交換機,人員也由當時幾個人的電話班發展到目前有1000多人的通信公司。尤其在1988年以后,油田的通信事業得到了飛速發展,通信公司充分利用日本能源貸款,從芬蘭NOKIA公司引進了1萬線DX200數字程控交換機,分別安裝在油田的興隆臺、曙光、歡喜嶺、于樓、高升、茨榆坨、興隆堡;同時從西門子公司引進了 480路數字微波系統,完成油田全方位(四個方向)的話音和電視信號的傳輸;為了給領導調度指揮及工人野外施工工作聯系提供方便,同期從NOKIA引進了450兆移動數字蜂窩系統,在油田建設了五座基站,從而初步建成了一個數字化的通信網絡。
油田通信一期網絡改造工程結束后,油田全境北起沈陽,南伸遼東灣,東臨鞍山,西至錦州實現了市話直撥。并率先實現了與盤錦公網之間的互連互通,實行了公、專網之間的等位撥號。
二、油田通信專網的業務現狀
(一)在程控交換機容量方面,從“七五”開始到“十五”的2002年,油田通信進行了多次工程建設,通信專網逐步完善,現建有10座通信站,15個交換局點,程控交換機總容量已達12萬線,實裝近9萬門。交換機型有NOKIA的DX200、中興的ZXJ-10、華為的C&C08及巨龍的 HJD-04,由設在興隆臺中心站的芬蘭NOKIA的DX200作為油田市話匯接局,渤海站作為備用匯接局,可提供除普通電話業務外的V5、ISUP、30B+D、2B+D、虛擬小交換機業務及主叫號碼顯示、呼叫轉移等國際規定的新功能。同時,隨著網絡規模的發展以及逐步完善,加之網間互連互通、網間結算和網絡流量的可管理性的需要,油田通信網在興隆臺將中興的ZXJ10機設置成關口局,與盤錦市公網之間采用NO.7信令,利用140M的PDH光端機與興隆臺站程控交換機直連,興隆臺、渤海與盤錦市公網之間還開設了LSTP信令轉接點。
(二)在傳輸系統方面,全網傳輸系統以光纖傳輸為主,由在油田中心附近的7個站點間構成了2.5G的SDH環及兩個622M的支線鏈路,環網總長為120公里。光纜覆蓋了油田全部15個通信站點和各采油礦區及所屬的聯合站、計量站、計算機中心、電視臺等,2002年,油田又新建一條2.5G的5個點SDH支線,同時在1988年搭建的覆蓋全網的2G西門子480路數字微波作為全網窄帶話音業務備用傳輸通道。
(三)在計費系統方面,通信公司具有完善的脫機計費系統,系統能為C&C08、 ZXJ-10、HJD-04、NOKIA等多種交換機提供完善的聯機計費功能,可同時掛多個收費臺進行前臺窗口收費、前臺話費查詢,并提供預存款銷帳、銀行托收銷帳以及電話語音查詢和欠費催繳功能,同時支持遠程綜合收費。網絡實現了本地網的實時計費處理,能處理市話詳細話單、全月收費以及自動關停機功能,話費處理中心與各通信站采用2M廣域網搭成的專線來進行話單的傳送。
(四)在網絡管理方面,專網網管中心位于興隆臺,網管系統的廣域網傳輸采用2M 專線方式,使用11條專線線路,網管中心可以對全網15個交換局點(含NOKIA、ZXJ10、HJD-04及 C&C08)的網絡配置、流量、故障進行監視、處理。
(五)在智能網建設方面,2002年8月開通的華為智能網系統已為通信公司帶來較好的效益,在此系統上主要開通了公話業務、移機不改號、改號通知、接通新號碼等,下一步將推出的電話預付費業務預計在2003年開通。
(六)在數據業務開展方面,1997年油田通信公司開始規劃建設油田信息網,該網絡是全局成立時間最早、惟一一家取得ISP經營許可的合法網絡公司,以因特網接入服務和信息服務為主,可同時提供窄帶和寬帶的Internet接入,寬帶網絡包括基于電話線的ADSL方式和基于光纖的以太網方式。交換機匯聚層窄帶采用華為的A8010交換機,寬帶采用華為的8850交換機,接入層分別采用中興、華為、上海貝爾、西安斯威特設備,用戶可采用普通撥號、ISDN、ADSL、 VDSL、HOMEPNA和以太網等方式接入。目前,油田全網窄帶用戶8100多戶,寬帶用戶4000多戶,與電信、網通及石油專網(石油專網開通石油長途光纖寬帶數字通信網,連接了全國各大石油化工企業單位40余個)分別設有100M的國際互聯網出口,網絡總出口帶寬為200M,其中與網通的100M 出口為遼河通信網的光纖與沈陽網通網絡光纖的直達連接。同時,油田網與鐵通、移動、聯通也已實現了光纖的直聯,帶寬隨時可以增加,網上運行的現有的互聯網設備全部支持虛擬專網(VPN)技術。
(七)在無線尋呼業務方面,油田無線尋呼臺建有8個基站,無線發射機30臺套,具備漢字與數字兼容、自動與人工兼容、多頻點共享,網絡覆蓋油田全境,北起沈陽、南伸遼東灣、東臨鞍山、西至錦州。
(八)在800兆集群移動電話應用方面,通信公司在興隆臺建有一個800兆集群移動電話基站,共15個信道,在歡喜嶺、高升建有2個直放站,用戶終端使用單工或雙工對講機。現主要用在生產指揮上,以單工對講機為主。
(九)在450兆移動通信應用方面,450兆移動通信設備屬NMS-450大區制蜂窩制無線電話,是遼河油田1988年從芬蘭NOKIA公司引進的,移動交換機的容量為1000線,全網設有6個基站,54個信道。
(十)其它業務方面,油田專網可提供各種DDN數字專線業務、ISDN的各種業務以及各種ATM接口業務;專網114查號臺為全網近9萬用戶提供號碼查詢業務,同時與盤錦市局互開號碼查詢服務;專網還開通168聲訊臺業務。
三、油田網絡的發展預測
(一)寬帶網系統
作為增值業務,2002年寬帶網的發展為通信公司帶來了近500萬元的收入,因此,遼河油田要繼續發展以ADSL和以太網為主的寬帶網業務。
(1)大力推廣成熟的可以充分利用現有雙絞線資源的ADSL技術,即利用了原有線路資源,又迎合了以太網技術的發展前景;(2)逐步建設和完善以太網接入,采取光纖到樓,五類線進戶的方式,同時,關注以太網的最新發展情況,利用現有的雙絞線來傳以太網信號,避免重新敷設較貴的5類線;(3)VDSL具有較高的帶寬和上下對稱性的特點,其低成本戰略特別適用于油田新建住宅密集小區發展高帶寬業務,可以作為ADSL的補充;(4)密切關注適合商業用戶,尤其是中小企業進行電視會議、網絡培訓和遠程教育等需求的SDSL、SHDSL、G.SHDSL技術的發展應用情況;(5)由于無線接入方式在組網、安裝、維護方面靈活快捷,而且系統開發運營成本低,因其作為有線寬帶網的補充,油田專網應該特別關注;(6)專用網應大力開展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智能社區服務、網上教育、遠程醫療等新服務;(7)搞好城域網建設規劃,城域網的建設按照分層結構可分為骨干層,匯聚層和接入層,按照這樣的分布原則,逐步建成網絡結構明晰,各層功能實體之間定位清楚的城域網。
(二)建設油田會議電話系統
為了向油田各公司及勘探局提供可視會議業務,降低生產成本,通信公司在興隆臺設立了一個多點控制單元,控制中心建設了電視會議控制器MCU,用2M或更高的速率傳送視頻信號,各采油廠分別設會議終端,達到可視電話會議的目的。另外,油田對現有的電話會議匯接系統進行全面改造,改造后的系統不僅能提供高質量的會議匯接,而且還可提供多種電話會議方式及向用戶提供多種服務。
(三)建設450兆CDMA系統
油田通信的地域特點是點多、線長、面廣,由于現有的450兆系統設備陳舊,受手機型號和外觀的限制,用戶數量逐年遞減。由于450兆CDMA系統可應用于大區制的無線市話,為盤活資產,通信公司應充分利用450兆的頻率資源,建設450兆移動通信系統,以補充油田固定通信業務,減少用戶流失。
(四)密切關注無纖激光傳輸系統
無纖激光傳輸系統是利用紅外波段的激光傳輸,是一種新型的無線傳輸方式,與光纖系統傳輸相比,激光傳輸具有更多的優點,如出色的信道選擇性,很高的接收靈敏度,可以實現頻率調諧接收,抗干擾、抗惡劣氣候的能力很強,同時還具有保密性好、建設周期短、所需費用少等特點。針對油田通信專網的實際情況,無纖光網絡系統可以作為其光纜傳輸系統的補充,可以在不便鋪設光纜的區域進行靈活組網。
(五)關注固網短信業務、呼叫中心、號線管理等系統
為提高油田專網業務提供能力,擴寬業務渠道,提高服務質量,油田專網應適時開通相關業務系統。
(六)密切關注下一代通信網絡(NGN)的發展
由于油田處于特殊的地理環境,中國網通、電信、聯通、移動、鐵通等幾大運營商都在分吃著有限的“蛋糕”,激烈的市場競爭注定了油田通信網只有在發展中才能生存。2002 年,遼河石油勘探局通信公司的固話話費與2001年相比雖然減少900多萬,但是由于通信公司2002 年新上了寬帶網,并加大了網間互連互通的力度,因而增加了收入,彌補了固話話費減少的缺口, 2002年,公司營業收入達9073萬元,比2001年的8283萬元增長700多萬元,達到了公司職代會上提出的確保職工收入穩中有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