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總則 1、 郵電系統通信站(設施)的雷電過電壓及電磁干擾防護,是保護通信線路、設備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技術手段,是確保通信線路、設備運行率不可缺少 的技術環節,是郵電通信網建設及運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
部分。
2、制定本方案的目的在于闡述郵電系統通信站的防雷解決方案,及運行和維護管理。
二、運行維護
1、年雷雨季節前應對接地系統進行檢查和維護。主要檢查連接處是否緊固、接觸是否良好、接地引下線有無銹蝕、接地體附近地面有無異常,必要時應挖開地面抽查地下蔽部分銹蝕情況,如果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
2、接地網的接地電阻宜每年進行一次測量。
3、每年雷雨季節前應對運行中的OBO防雷器利用OBO元件老化測試儀進行一次檢測,雷雨季節中要加強外觀巡視,發現OBO防雷模塊顯示窗口出現紅色及時處理。
三、竣工驗收
1、雷工程施工單位須按設計要求精心施工,工程建設管理部門應有專人負責監督。對于隱蔽工程應實行隨工驗收,重要部位應進行拍照和專用設備項記錄。
2、設計資料和施工記錄應由相應的防雷主管部門妥善存檔備查。通信站應備有本站防雷設計資料。
3、工程竣工時,應由通信工程建設管理部門組織驗收,通信運行部門和防雷專責工程參加。
4、雷害分析與統計
4.1 雷害分析
設備遭受雷擊后應對損壞情況進行調查分析,調查分析內容主要包括:
a. 各種電氣絕緣部分有無擊穿閃絡的痕跡,有無燒焦氣味,設備元件損壞。
b. 部位。
c. OBO防雷器損壞情況,利用OBO元件老化測試儀,測試元件老化或損壞情況。
d. 安裝OBO峰值電流記錄卡,記錄測量數據,寄回OBO培訓中心,量度峰值電流數據加以記錄存檔。
e. 了解雷害事故地點附近的情況,分析附近地質、地形和周圍環境特點及當時的氣象情況。
f. 保留雷擊損壞部件,對現場進行拍照或錄像,做好各種記錄。
根據上述調查情況,組織有關專家分析,寫出調查分析報告及改進措施。
4.2 雷害統計
a. 為了做好通信站防雷工作,應了解雷電活動強度、雷擊概率,掌握設備損壞情況及雷電入侵途徑等,積累必要的資料。
5. 接地
5.1 接地電阻越小過電壓值越低,因此在經濟合理的前提下應盡可能降低接地電阻,其要求如表A1所示。
序號 接地網名稱 接地電阻W
一般 高土壤電阻率
1 通信站(塔) <5 <10
2 獨立避雷針 <10 <30
5.2 對于土壤電阻率高的地區,當一般做法的接地電阻值難于滿足要求時,可采取向外延伸接地體、改善土壤的傳導性能,深埋電極,以及外引等方式。
5.3 限壓
5.3.1 動力電纜進入機房要首先接入OBO電源防雷箱。OBO電源防雷箱應裝有抑制過電壓的限壓裝置。
5.3.2 OBO電源防雷箱限壓裝置主要包括壓敏電阻器、氣體放電管、熔絲。對于微電子設備應優先采用壓敏電阻器。
5.3.3 高壓架空配電線路終端桿桿體金屬部分應接地,如距主接地網較遠可做獨立接地,接地電阻不應大于30W 。桿上三相對地要分別裝設避雷器。
5.3.4 配電變壓器高、低壓側應在*近變壓器處裝設避雷器。變壓器在室內時,高壓側避雷器一般應裝于戶外,且離本體不得超過10m。機房配電屏或整流器入端三相對地應裝氧化鋅避雷器(箱)。
5.3.5 直流電源的“正極”在電流設備側和通信設備側均應接地,“負極”在電源機房側和通信機房側應接壓敏電阻。
5.3.6 各種避雷器件均應盡可能縮短引線,直接裝于被保護的電(線)路點上。各種避雷器件必須符合標準要求,并經專用儀器檢驗合格方可使用。
5.4 隔離
5.4.1 不同接地網之間的能信線宜采取防止高、低電位反擊的隔離措施,如變壓器隔離等。
5.4.2 在通信綜合樓內,需另設接地網的特殊設備,其接地網與大樓主接地網之間可通過OBO之擊穿保險器或放電器連接,以保證正常時隔離,雷擊時均衡電位。
5.4.3 微波塔和天線到周圍建筑物的距離,應符合避免對建筑物發生閃絡的要求,其距離應大于5m。
5.4.4 微波塔上除架設本站必須的通信裝置處,不得架設或搭掛會構成雷擊威脅的其他裝置,如電纜、電線、電視天饋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