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正饋天線的反射面是整個旋轉拋物面,其口徑是圓形的,而偏饋天線的反射面則是正饋天線旋轉拋物面的一部分,其口徑是橢圓形的,正是由于偏饋天線口徑的特殊形狀,才有了不同的安裝方法。一般偏饋天線生產廠家提供的安裝圖多為“正裝”,燒友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又摸索出“倒裝”和“側裝”的安裝方法,那么,不同的安裝方法是否對信號的接收效果有影響呢?偏饋天線采用何種安裝方法好呢?下面談一下對偏饋天線不同安裝方法的淺顯認識,有不妥之處請各位燒友指正。
在2001年《衛視周刊》第48期 “偏饋小鍋多種玩法”一文中介紹了偏饋天線的倒裝、側裝安裝方法,文中認為正裝、倒裝、側裝信號質量幾乎無多大變化。然2003年《衛視傳媒》第23期“天線換個姿勢好處多”一文中,卻認為側裝更好,加大水平極化接收面,提高了增益。果真如此嗎?筆者在使用雙漢卡與0.9米偏饋天線接收76.5°E 年代新聞 (參數為:12406 H 6600)這套節目時,有時有停頓現象,不能流暢收視,此時用帝霸201H數字機接收可正常收視,信號品質最大達98,反復調整天線確認天線已調至最佳狀態,用雙漢卡就是不能正常收視,看來這套節目已接近接收門限,如稍提高一點增益即可流暢收視。當看到“天線換個姿勢好處多”一文后,覺得偏饋天線側裝可提高增益的觀點新奇,如真能象文中所說的那樣,改變一下天線的安裝方法,提高一下增益,正常收視這套節目應該不成問題,因此決定試一下。因側裝要重新在天線上打孔,很麻煩,于是決定不改變天線安裝方法,仍用正裝的0.9米偏饋天線,只改變高頻頭安裝方法和接收參數來模擬“天線換個姿勢好處多”一文所述的接收情況。即先將高頻頭旋轉90。,再將接收參數由原來的水平極化改為垂直極化,用寬面接收12406這套節目,經接收對比與原來正常接收無差別。
筆者認為:在其他衛星接收器材不變的情況下,要提高增益只能增大天線的有效接收面積,而增益與天線的安裝方法無關,正裝、倒裝及側裝的接收效果應是相同的,至于采取何種安裝方法,應根據周圍環境的具體情況來決定。如天線安裝在較高建筑物的頂部,可采用倒裝的方法,這樣反射面的仰角較大,可增強抗風能力,也有利于高頻頭防水;如要將天線固定在墻壁上,倒裝時天線的上邊緣可能碰到墻壁,不便于天線的調整,這時可采用正裝的方式安裝,當然有時要在特殊的地方安裝天線,如在陽臺上安裝,則要考慮天線占據空間的大小和擺放位置是否合理等因素,總之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偏饋天線的安裝方法。
調整天線的最佳時間
衛視燒友可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調整好的天線,白天還能正常收視,可到晚上就收不到信號了,特別是使用小口徑天線接收處于覆蓋邊緣的信號,這種現象更是明顯。當發生這種接收效果時好時壞現象時,在確認衛星接收設施室外單元無松動的情況下,就要考慮天線調整的最佳時間問題。在2003年《衛視傳媒》第23期“天線調整中應注意的問題”一文中提到天線的調整時間問題,認為調整天線的時間最好選在天氣晴朗的上午十點后至下午三點前,只給出了一個時間范圍,沒有給出針對具體每顆衛星的調整時間,其實對于每一顆衛星的最佳調整時間是不同的,是有差異的。
傳送衛星電視信號的同步衛星定點在地球赤道上空三萬六千公里的同步軌道上,由于受太陽、月球、地球以及其他星體引力的影響,同步衛星在其軌道上緩慢不停地呈“8”字形軌跡運動,這個運動過程以24小時為一個周期,“8”字形的中點被稱為衛星的同步點,只有12點和午夜零點同步衛星才停留在同步點,在這兩個時間調整天線才真正對準了衛星,其他時間調整天線均有誤差,特別是早晨6時和下午18時,衛星在其“8”字形軌道上分別漂移到兩個頂點,如此時調星則誤差更大。
上面所說的時間是指星下點時間,也就是以東經120。為基準,最佳調星時間取決于所要接收衛星的經度,為了保證良好的接收效果,調整天線時要盡可能地在最佳時間完成。最佳時間可由公式計算求得,T=4×(120°-X°),其中T為時間,單位為分鐘;4為常數;X為所要接收衛星的經度。采用12小時制時,午夜12時用0點表示,計算所得數值在12時或0時的基礎上調整。例如要計算亞太2R的最佳調星時間,T=4×(120°-76.5°)=174(分鐘),那么亞太2R的最佳調星時間應是:12+2:54(174分鐘)=14:54或0+2:54(174分鐘)=2:54,即最佳調星時間為下午14:54或凌晨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