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傳統的電信運營商帶來了很大的商業機會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毫無疑問,移動互聯網已成為電信運營商一個新的業務增長點,但是它所帶來的成本壓力也隨之快速膨脹,加上數據業務的增量不增收,移動互聯收入增長和成本的增加剪刀差越來越大。
在云、管、端層面,提升“相對較弱“的管道的話語權,成為運營商最迫切的工作。
網絡的五個能力規劃
移動互聯網應用多元化、爆炸式發展,對網絡產生復雜不可預見的影響。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網絡所所長段曉東總結,數據業務的爆發,一是促使新型應用成為語音業務之后的主流應用,這些應用的流量越來越呈現兩極分化的特點,例如視頻應用增長迅速,從中國移動用戶情況來看40%手機流量來自于視頻,與此同時小數據應用如微信、手機QQ等業務也特別多;其二,非主動應用也在迅速增長,超過50%的網站訪問流量來自于非人為操作,大多數是機器之間因為某種需要導致的訪問。
在此趨勢下,運營商不斷對網絡進行擴容和增強,但仍無法充分滿足流量的快速增長。在中國移動研究院網絡所的項目中,對解決成百上千倍的流量增長問題提出了幾個解決途徑。一是網絡分流;二是快速推進LTE,通過技術進步承載大流量;三是提升網絡管控能力,使流量有效管控得以實現;四是完善付費系統。
基于上述途徑,中國移動也從網絡角度為梳理網絡規劃了五大能力,包括:智能疏導,智能感知,智能管控,智能分發,能力開放。其中,網絡能力的開放,將可以真正給SP和用戶創造價值。
在管道智能化已經從概念走向應用的同時,流量經營也被運營商納入了管道建設的目標中。對此,段曉東也提出,目前網絡上的流量不均衡帶來的各種問題激發了流量經營方案的迅速普及。同時端、管、云三者之間有效的互動也成為必須,身份認證、QoS計費、管道的能力成為未來智能管道開放的幾個要點。
流量管控顯成效
流量問題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問題是終端。終端、網絡和應用各自為政的局面極大地影響用戶體驗。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的手機流量同比增長將近一倍。近兩年來移動互聯網流量增長達到160%。上網的受眾率提升非常快。
在地方運營商中,浙江移動的流量管控經驗受到移動集團關注。據浙江移動網管中心總經理助理錢軍波稱,今年上半年浙江省整個移動業務收入的增長42%是來自于流量的增長和控制,“流量經營時代確確實實已經到來,但是流量經營時代面臨的問題也是非常突出的,運營商還面臨著流量增量不增收的問題,甚至流量增長三倍收入才增長一倍。”
錢軍波稱,用戶移動上網的需求急速增加,加上運營商營銷手段尚不完善,網絡頻頻遭遇投訴,其背后是基礎網絡和計費系統無法快速支撐多維度、例題化的流量營銷策略。事實上,運營商對用戶行為的精準分析還相對較少,傳統的客戶行為分析主要還是對客戶的上網時長流量等統計,難以進行互聯網業務和用戶的精確匹配。這種情況加大了運營商對流量經營的布局力度,但這對網絡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在承載網絡不均衡、業務種類增多、移動上網需求加大的趨勢下,智能管道凸顯出對三個能力的需求,一個是資源優化資源配置的能力,第二個是優化業務體驗能力,第三個是快速響應市場的能力。”錢軍波總結。
在浙江移動的流量管控策略中,智能管道側重三個問題,一個PCC,一個是綜合網關,還有一個是互聯網的內容協同。據悉,PCC從管道層面能給網絡帶來更多的功能,運營商可通過PCC實現價值的管控,降低網絡無限制的擴容;通過一些方法管控低價值的流量,達到網絡流量價值最大化;還能通過網絡流量的忙閑動態調整構建好的網絡形態。
在綜合網管上,浙江移動提出了三大塊功能,一個是優化體驗,另一個是業務控制以及內容防控、內容過濾,還有運營支撐。基于這三塊功能,浙江移動可以通過綜合網關進行劃單的突出、用戶行為分析等等。
在互聯網的內容協同方面,浙江移動前年開始建設了四套緩存系統,盡可能提升網內用戶的訪問質量,同時通過對各種互聯網業務分時、分流向進行管控。
“根據三大塊功能我們開展了七個小項工作。例如在無線管道上通過檢測出小包,并給小包僅分配一個時隙,使網絡效率提升了4.5%;通過結合緩存和忙閑調用,使互聯網內容協同效果極大提升。結合LTE我們還將推出多種流量管控措施。”錢軍波稱。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