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網通信世界-中國電力通信網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求是》2012年第23期發表署名文章《建設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全文如下: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推進信息網絡技術廣泛運用。這是黨中央準確把握全球新一輪技術和產業變革趨勢,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提出的重要任務,反映了我們黨對技術進步規律和經濟發展規律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對于新時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經濟和社會綜合競爭力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一、信息技術持續影響經濟和社會變革
信息技術領域創新極為活躍。自上世紀四十年代電子計算機誕生以來,每隔五至十年信息技術領域就會出現顛覆性的重大技術變革,而每次的信息技術變革,都推動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家用電器,八九十年代的計算機,本世紀初興起的互聯網等。在人類技術發展史上,從來沒有一種技術能夠像信息技術這樣創新步伐如此迅速、發展活力如此持久、經濟社會影響如此之大。時至今日,信息技術領域硬件、軟件、內容、服務創新的步伐依然迅速,創新的系統性、集成性特征更趨突出,日益向泛在、融合、智能和綠色方向發展。
信息技術應用深刻改變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方式。信息技術從計算、記錄、顯示等單一功能和簡單應用,迅速拓展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深入廣泛應用,對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信息技術與經濟活動的結合,加速了經濟結構調整和生產組織方式變革,提高了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信息技術與社會管理活動的結合,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供了新手段新渠道,改善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信息技術與國防建設的融合,推動武器裝備發展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從機械化走向信息化,改變了戰爭模式,影響了新時期各國軍事變革。
信息技術創新模式重塑了國家創新體系。由于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深入應用,徹底改變了以往孤立、封閉式的研發創新活動。信息網絡可以提供跨國界、跨地區、跨行業的情報資料,信息技術可以進行模仿、模擬、仿真和高速運算,有效提高了創新的范圍、能力、節奏和效果。此外,信息技術還激發了商業模式、管理模式、教育模式、醫療模式等眾多領域的創新。通過總結信息技術創新發展模式,各國更加深刻地意識到我們正處于一個信息技術創新決定國家競爭優勢的新時代,紛紛以信息技術創新引領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搶占世界科技和產業競爭的制高點。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推動創新浪潮和產業革命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各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發達國家重在強化核心芯片、操作系統、營銷渠道等高附加值環節的壟斷地位,新興經濟體側重生產制造、服務外包等競爭優勢培育和市場爭奪。在下一代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布局方面,已有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布并實施了寬帶戰略,到今年底將有超過150個第4代移動通信網絡推出商業服務。近年來,國內也積極培育發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三網融合、物聯網、云計算、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件、高端服務器和信息服務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產業規劃,加強政策支持,引導產業健康發展。
新一代信息技術引領全球新一輪技術創新。全球正在出現以信息網絡、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創新浪潮,人類處于技術群體性重大突破的前夜。新一代信息技術是這一輪技術創新的基礎和動力,為知識的快速擴散、網絡型研發組織發展以及商業模式創新等提供了載體和手段。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充分交互,使制造業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水平顯著提高,加速走向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能源技術的深度融合,使智能電網、太陽能發電、分散式離網發電技術實現突破,未來還將形成能源互聯網。信息技術與材料技術交叉融合,使納米復合材料等領域取得了一批新的重大進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引領各技術領域創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動力和支撐,成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所在。
新一代信息技術催生第三次工業革命。雖然產業界和理論界對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標志、主導產業、產業模式等尚缺乏統一認識,但都不約而同地認識到信息技術在其中的巨大作用。信息技術創新勢頭不減,促進了研發設計活動不斷加快、資源配置不斷優化、生產組織模式不斷變革和市場體系不斷完善,成為催生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主體力量。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有力地推動著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健康發展以及農業現代化進程,加速了現代產業新體系的建立,引導產業向創新驅動、綠色低碳和可持續方向發展。我們應當敏銳捕捉和把握信息技術變革打開的歷史機遇窗口,特別是利用好我國人口多、市場大的特點,以應用來引導,積極迎接第三次工業革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