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軍 信息產業部在“十五”規劃中提出,在2005年底實現農村地區95%的行政村通電話,2010年前后實現農村行政村“村村通電話”,2020年前后實現農村自然村“家家通電話,村村能上網”。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全國十幾億人口中,農業人口占2/3,而我國農村通信相當落后,表現為通信方式簡單,基本上只有固定電話,而電話用戶普及率相當低。據報道,截止2002年底,我國還有7.48萬個行政村沒有開通電話,到2003年底,我國農村電話普及率只有18部/100人,到2004年,根據信息產業部的統計,目前我國未通電話的行政村尚有4萬個左右,這些未通電話行政村普遍是距離城區較遠,地理環境較為惡劣,家庭戶數較少的村落。由于西部農村地區地域廣闊各行政村離鄉鎮、縣城等幾乎都在幾十公里以上同時地形復雜未通村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區占73%。此外,調查顯示,這些貧困地區的地方政府和當地農民對通信“從無到有”的需求都十分迫切。因之,應該重視發展農村電信。
一、實現村村通基本條件成熟
十幾年來,我國電信企業想盡辦法,先后采用了多種技術、設備以努力滿足農村通信的需求,但是,由于自然條件惡劣,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投入、高運營費用、低收入問題十分突出,加之用戶居住分散,初期建設成本高、自然災害頻繁等不利因素(由于農村消費需求比較低新裝電話平均月話費收入也就是30元左右,不到城市的一半,而農村通電話投入是城市的一倍以上,運營商對投資建設農村電話網絡已經力不從心,感到越來越困難,所以現在許多地方“村村通”工程大大放緩),給我國農村通信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從現有農村情況來看,我國沿海地區農村和大中城市郊區通信情況可能好一點。其他地區的農村通信,在公社化時,有的地方曾經在生產大隊(甚至小隊)有一部電話機,實行土地承包后,公用電話失去意義,個別人開始裝私人電話,可由于線路問題,申請裝私人電話也只有少數人得到滿足。而現在農村外出打工者多,時常需要與家人聯絡;就是在農村的人,從商者多了,也需要與外界通信。然而,現實情況又不如人愿,故很有必要發展農村通信。
今年以來,隨著“村村通電話工程”試點工作的啟動,農村通信以及農村通信普遍服務的相關問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有專家指出,目前用傳統的有線手段實現“家家通”電話目標,就像人體毛細血管與主干血管之比約140倍一樣,還需鋪設有線本地環路的纜線長度上千萬公里,這是很不現實的。因此,必須研發和采用滿足農村需求特點的“低成本、廣覆蓋、低功耗、易維護”通信技術手段進行農村通信建設更顯得尤為重要。
二、要用衛星通信技術解決農村通信
解決村村通不要成為口號,有報道說,解決“村村通”,對電信運營商要分片包干。但事實上由于中國電信等運營商的主營業務所采用的通信技術是不同的,如果采用分片包干,到最后不一定會有滿意結果。因此要解決村村通問題,除了在經濟上要給予一定保障,更重要的是要在技術上客觀的分析各運營商的特點,或者說分析哪種通信方式最適合農村通信。
“低成本、廣覆蓋、低功耗、易維護”是面向未來我國農村通信市場發展的技術特點。首先,技術建設與運維成本高是造成農村通信經營嚴重虧損,阻礙農村通信普及的重要原因,因此,低成本的農村通信技術將是市場最為需要的通信技術。其次,由于我國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差異較大,許多地區地廣人稀,現有技術難以有效覆蓋。比如,我國目前未通電話的行政村70%以上集中在西部,其中西北幅員遼闊,而西南的貴州、四川等省農村地區則地勢險峻,給通信的有效覆蓋帶來了嚴重障礙。因此,需要更有效的、能夠實現廣覆蓋的農村通信技術。第三,我國農村地區的電力供應往往不能充分保證,通電的地區電力不穩定,農村用電的成本較高,這也限制了農村通信的發展。因此,農村地區通信設備需要大幅度降低功耗,以更好適應發展。第四,在自然條件惡劣的農村地區,網絡設備環境條件也較差,自然災害頻發,動力環境不穩定,難以保證通信機房的溫度與濕度條件,同時農村地區缺乏運維技術人員,農村通信設備的運行維護成為一個瓶頸。因此,農村地區亟需工作范圍廣、易維護甚至免維護的通信技術及設備。
一直以來,對通信的傳輸方式分有線(包括光纖)和無線兩大類。目前具體實施方式主要有同軸電纜、光纜、微波、衛星通信。同軸電纜和光纜有許多優點,在城市通信中立下汗馬功勞,但是,對于我國地大、地形復雜(多山、多河川、多巖石等)的農村,同軸電纜和光纜都不適合長距離運用,且埋入地下有許多困難,架空也有難處,況且易被人破壞。所以說,他們不能成為主要傳輸方式。而微波是光線傳輸,長距離通信必須要建中繼站,易受受地形和其他因素影響,因此微波也不能成為農村通信中的主要傳輸方式。這樣一來,只有衛星通信能成為主要傳輸方式,這可以從衛星通信的優點和衛星通信在國外農村的應用得到佐證。
衛星通信有許多優點,諸如:組網靈活,不受任何地形影響;通信容量大、覆蓋面廣、可同時通數據和話音;具有多點廣播能力,便于擴容;既可與地面系統相結合,又可繞開復雜的地面網建立獨立的衛星網,而且,衛星通信技術在不斷發展。正因為如此,衛星通信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廣泛用于國際通信、區域間通信和國內通信,原先是解決城市通信,后來,國外將衛星通信用于農村,如日本1983年使用農村衛星通信系統,INMARSA向農村市場推出經濟型inmarsat衛星電話業務。VSAT系統問世后,一些VSAT衛星通信設備制造商把目標瞄準農村通信,如以色列吉來特(GiLat)公司、美國Para Gea Communications 公司。尤其是GiLat在2001年占農村電話VSAT市場分額的79%。
Para Gea Communications 公司新開發的Terra Sat-Ⅱ農村電話VSAT系統集中使用了新的信號處理及先進協議改進與網絡管理技術,系統以話音為主,可傳數據,并提供FAX功能,還可連Internet。而GiLat提供新的VSAT產品(SkyEdge系列)以解決“衛星技術過于昂貴”的問題。SkyEdge是“高而不貴者”,據GiLat公司稱,“SkyEdge產品系列是業界第一個真正的綜合性衛星通信平面”,SkyEdge系統能在一個主站下有五種VSAT產品:(1)多業務VSAT(SkyEdge PRO),支持雙向數據、視頻、寬帶IP;(2)IP路由VSAT(SkyEdge IP),支持雙向數據、寬帶IP、VOIP和組播應用;(3)話音VSAT(SkyEdge Call),支持稀路電話;(4)中繼VSAT(SkyEdge Gateway),支持數字電話和IP數字中繼;(5)增強型標準VSAT(SkyEdge DVB-RCS 支持DVB-RCS標準。因此,采用SkyEdge系統,只需先期投資建設主站,以后根據發展建立需要的小站。這對農村通信來說是值得考慮的系統,在開始時,可以建話音VSAT小站,以后隨農村經濟發展再建其他功能小站,或者建設綜合性平臺(主站)后,再根據各地區、各行業需要建不同類型VSAT小站。這里只提出了兩種適用農村的VSAT系統,其他,在國際上已有多種VSAT系統用于農村通信。
其實,我國用VSAT系統解決農村通信已有先例:以色列GiLat公司在2000年8月“為我國新疆提供1050套GiLat Dialaway VSAT終端”,用于解決農村通信。其后,該公司又為西藏提供1300套(個)VSAT小站解決農村通信。
不論從國際還是從國內情況來看,新型VSAT衛星通信系統已經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有專家認為,由于成本的降低和功能的提升,將其因地制宜地應用在農村通信中不失為一種可行的選擇。尤其是新型VSAT系統應用靈活,可以開通語音業務,也可以開通數據業務,還可以作為傳輸設備來使用,發展前景看好。而且用衛星通信解決農村通信是不用考慮可行性問題的,VSAT系統用于農村通信更有其“經濟”特點。但現在的問題是用衛星通信方式解決農村通信是一個省(市、自治區)單獨考慮還是全國性的考慮。
同時必須指出,用衛星通信方式解決農村通信不是中國衛通的獨家行為。衛星通信可與地面系統相結合組成農村通信網,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可以在農村建基站,在農村發展移動通信,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鐵通可發展固定電話,甚至發展小靈通業務。總之,中國主要電信運營對“村村通”要各盡其責,如果根據業務對運營實行包干,這種形式的包干一定要進行。 蓋帶來了嚴重障礙。因此,需要更有效的、能夠實現廣覆蓋的農村通信技術。第三,我國農村地區的電力供應往往不能充分保證,通電的地區電力不穩定,農村用電的成本較高,這也限制了農村通信的發展。因此,農村地區通信設備需要大幅度降低功耗,以更好適應發展。第四,在自然條件惡劣的農村地區,網絡設備環境條件也較差,自然災害頻發,動力環境不穩定,難以保證通信機房的溫度與濕度條件,同時農村地區缺乏運維技術人員,農村通信設備的運行維護成為一個瓶頸。因此,農村地區亟需工作范圍廣、易維護甚至免維護的通信技術及設備。
一直以來,對通信的傳輸方式分有線(包括光纖)和無線兩大類。目前具體實施方式主要有同軸電纜、光纜、微波、衛星通信。同軸電纜和光纜有許多優點,在城市通信中立下汗馬功勞,但是,對于我國地大、地形復雜(多山、多河川、多巖石等)的農村,同軸電纜和光纜都不適合長距離運用,且埋入地下有許多困難,架空也有難處,況且易被人破壞。所以說,他們不能成為主要傳輸方式。而微波是光線傳輸,長距離通信必須要建中繼站,易受受地形和其他因素影響,因此微波也不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