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終于退了。
今天中午12點,這位縱橫商海的超人最后一次主持股東會。從12歲開始工作,到現在90歲,他已經整整工作78年。
盡管已經到了鮐背之年,但李嘉誠對于新事物的接受度超過許多同齡人。比如,巴菲特對于比特幣嗤之以鼻,但他卻覺得風險之中自有機遇。
下手快的李嘉誠
優秀的商人身上都有一個特質,下手非常快。
面對記者采訪,李嘉誠坦誠自己比較保守,不會太激進,不去碰高風險的東西,也不會玩虛擬的東西。實際上,李嘉誠在2014年買了1個億港元的比特幣。不僅如此,據悉李嘉誠早已布局區塊鏈行業,早在2013年12月就通過旗下的風投公司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投資了比特幣支付公司BitPay,又于2016年2月份投資了Blockstream。
李嘉誠自稱怕風險,不會玩虛擬的東西,可能也是面對媒體的就客套話。實際上,對于這個精明的商人來說,對于風險的把控可能早已“臻于化境”。
早年悍匪張子強綁架了他兒子李澤鉅,并且身綁著炸藥去他家勒索20億港元,李嘉誠的鎮靜讓張子強都佩服萬分。雙方談判時,李嘉誠對張子強說:我們潮州人什么風浪沒見過?你最好拿了錢放了澤鉅,不然你的下場不會好看。
兒子被對方控制,生命危在旦夕,對方綁著炸彈來到他家威脅,李嘉誠鎮靜超乎人想象。投資區塊鏈風險和這個相比,他會怕嗎?事實上區塊鏈是否有價值是李嘉誠出入場的關鍵因素。
首先我們來算一筆賬,投了1個億港元的李嘉誠到底賺了多少錢。2014年是比特幣暴跌的一年,那年比特幣最高價格大概在6000多元人民幣,最低價格在4000多人民幣。由于并不清楚李嘉誠是什么時候出手買比特幣,姑且以4000元人民幣計算。1個億港元兌換成人民幣約是0.8億元。李嘉誠大概買了兩萬個比特幣。
按照今天的比特幣價格60000元人民幣計算,李嘉誠大概賺了11億元人民幣。而如果按照去年12月比特幣最高點計算,他大概賺了25億元人民幣。
一般人買到幣看漲到一定程度就出手,但是李嘉誠沒有,他一直等待機會。可能有人會說,李嘉誠有錢不在乎,所以敢長期持有。不過,區間集想說,如果李嘉誠投資時是以這種思維,他不可能成為今天的“李嘉誠”,他必是看到其中的價值。
這樣的例子在李嘉誠的投資生涯中并不鮮見。李嘉誠的發家就是賴于反周期操作。
1970年代,當英資公司從香港大規模撤離導致股價蕭條,李嘉誠以極其低廉的價格收購香港電燈、青洲英泥、和記黃埔等英資企業。1989年之后,外資從中國大陸紛紛撤離,李嘉誠反其道而行之,積極到大陸開發房地產,日后獲得超值的土地收益。
布局區塊鏈生態
如果按照時下人們把區塊鏈劃分為“幣圈”和“鏈圈”,李嘉誠則是幣圈和鏈圈通吃,不管哪個圈子,他的眼里只論價值。
除了直接購買比特幣之外,李嘉誠早已進軍區塊鏈行業。早在2013年12月,李嘉誠通過旗下的風投公司維港投資投資一家比特幣支付初創公司BitPay。
Bitpay被稱為加密貨幣圈子里的“支付寶”,它是面向收取比特幣商戶的支付解決方案,商戶收到個人消費者的比特幣,通過BitPay把錢轉成自己使用的貨幣,然后向BitPay支付0.99%作為手續費。舉個例子,如果你去吃飯,結賬是30美元,消費者根據即時的兌換率用Bitcoin結算,通過BitPay的app,這筆Bitcoin會根據兌換率換成美元進入商戶的銀行賬戶。
當時,一般人看到比特幣可能覺得是“騙局”,或者僅以炒幣的心態去投資,李嘉誠的眼光已經看到了比特幣的未來。
利用這個工具,還有可能形成比特幣金融的衍生產品。如果將來有了期權市場,Bitcoin就可以對沖風險。比如,如果有商戶是完全使用比特幣的,如果有看跌期權的話,他們就可以防范比特幣下跌的風險。
隨后在2016年,李嘉誠通過旗下的維港投資集團投資了區塊鏈公司Blockstream。
根據資料顯示,Blockstream包括幾位比特幣的核心開發者。2014年11月,該公司獲得21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領投人是LinkedIn聯合創始人兼Airbnb董事會成員雷德·霍夫曼、科斯拉風險投資公司(Khosla Ventures)等。
這家公司在開發閃電網絡方面獨樹一幟,是業內第一家旨在擴大比特幣協議層功能的公司,主導研發側鏈的擴展機制,以連通比特幣區塊鏈與其它競爭幣區塊鏈。簡單的說,主要讓區塊鏈能夠實現其交易的價值。
今年年初的時候Blockstream推出了Lightning Charge,這是專為閃電網絡設計的小額支付處理系統。Lightning Charge使得web開發者能夠更輕松地通過閃電網絡向使用他們的原創內容、產品或服務的消費者收取費用,僅需要Java和PHP庫里的一個REST API即可。
李嘉誠很明白比特幣的價值體現在于交易,于是他投資的項目基本圍繞這一方面。所以,不難理解對于區塊鏈他的投資邏輯:首先投資一定數量的數字貨幣,然后圍繞著數字貨幣現在難以實際應用、沒有實際價值的痛點積極布局一些項目,等技術成熟以后,李嘉誠在區塊鏈領域投資將是復合式增長。
從這一點上,不得不說李嘉誠投資布局的眼光。實際上,這也是李嘉誠一貫的投資手法。李嘉誠有一個名字叫李半城,香港一半產業是他家的,因為他在香港投的項目有很多是底層基礎設施。或許,在區塊鏈上他也沿用這樣的投資思路。
結語:區塊鏈需要終身學習
同樣高齡的巴菲特不僅看不懂區塊鏈,連互聯網也看不懂,而李嘉誠則能夠積極入場布局,這其實不是偶然。
李嘉誠早年在茶樓當過跑堂,也在舅父的公司當過端茶遞水的小學徒,但是后來去了五金廠干起了推銷。很快,他又辭去了推銷員的工作,跳槽去了塑膠公司,18歲便當上了部門經理、20歲升為總經理。再后來,馳騁香港商界,擊敗一個個大佬,登頂香港首富。
李嘉誠一步步走來靠的就是不斷學習新事物的精神。“我晚上一定會看書。如果我有一個鐘頭,即使是睡不夠、遲睡,我一樣會看書。”盡管年逾90,李嘉誠還在不斷研究、學習區塊鏈,這大概是李嘉誠留給我們最寶貴的啟示:
保持好奇心,終身奮斗。
李嘉誠成功格言
送給奮斗在區塊鏈路上的人們
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功百分之百靠雙手勤勞換來;20歲至30歲之前,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勞得來;之后,機會的比例也漸漸提高;60歲之后,運氣已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
與新老朋友相交時,都要誠實可靠,避免說大話。要說到做到,不放空炮,做不到的寧可不說。
你要相信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人信服并喜歡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即使本來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儲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隨便去賭一賭。
一般而言,我對那些默默無聞,但做一些對人類有實際貢獻的事情的人,都心存景仰,我很喜歡看關于那些人物的書。無論在醫療、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對全人類有所幫助的人,我都很佩服。
人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對人好,人家對你好是很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你的核心人物。
知人善任,大多數人都會有部份的長處,部份的短處,各盡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為原則。
做人最要緊的,是讓人由衷地喜歡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財力,也不是表面上的服從。
決定一件事時,事先都會小心謹慎研究清楚,當決定后,就勇往直前去做。
在劇烈的競爭當中多付出一點,便可多贏一點。就像參加奧運會一樣,你看一、二、三名,跑第一的往往只是快了那么一點點。
人生自有其沉浮,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忍受生活中屬于自己的一分悲傷,只有這樣,你才能體會到什么叫做成功,什么叫做真正的幸福。
苦難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鍛煉,尤其是做推銷員,使我學會了不少東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有這些,是我今天10億、100億也買不到的。
在事業上謀求成功,沒有什么絕對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賴某些原則的話,能將成功的希望提高很多。